绪论 单元测试

1、 问题: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选项:
A:19世纪90年代
B:18世纪90年代
C:19世纪40年代
D:19世纪70年代
答案: 【19世纪40年代】

2、 问题:

19世纪30-40年代的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这三大运动的是

选项:
A:英国宪章运动
B: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C: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D:美国芝加哥工人起义
答案: 【美国芝加哥工人起义】

3、 问题:

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

选项:
A:提倡诚实守信的伦理道德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高扬社会主义的平等思想
D:倡导社会主义的民主精神
答案: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 问题: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目标是

选项:
A:掌握具体的自然科学知识
B:学会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具体方法
C: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D:掌握具体的社会科学知识
答案: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5、 问题:

中国共产党在九十多年的奋斗、创造、积累过程中,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

选项:
A:阶级斗争理论
B:辩证法理论
C: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唯物史观
答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6、 问题: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由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部分构成的,其全部学说的核心和理论结论是

选项:
A: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B: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
答案: 【科学社会主义】

7、 问题:

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其

选项:
A: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B:理论包罗万象
C:彻底的革命性
D: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答案: 【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8、 问题:

“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选项:
A: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B: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答案: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9、 问题:

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是_

选项:
A: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B: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D:马克思主义哲学
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

10、 问题:

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在于

选项:
A:毫不动摇地坚持自己的观点
B: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学说
C:掌握了永恒真理
D: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答案: 【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11、 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发展史上

选项:
A: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深度结合
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深度结合
C: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深度结合
D: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深度结合
答案: 【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深度结合
;
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深度结合】

12、 问题:

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

选项:
A: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
B: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分水岭
C:区分唯心主义不同流派的界限
D: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答案: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
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13、 问题:

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一定要向前发展,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不能停滞不前。停止了,老是那一套,它就没有生命了。”这说明

选项:
A: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作出的一切论断
B: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发展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
C:理论的方案需要通过实际经验的大量积累才臻于完善
D:在实践基础上的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特征
答案: 【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发展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
理论的方案需要通过实际经验的大量积累才臻于完善;
在实践基础上的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特征】

14、 问题:

德国古典哲学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

选项:
A:笛卡尔
B:费希特
C:费尔巴哈
D:黑格尔
答案: 【费尔巴哈;
黑格尔】

15、 问题:

马克思主义

选项:
A:虽然诞生于19世纪的产物,但没有停留于19世纪
B:对于不断发展着的今天已经难以适应了
C:虽然产生于欧洲,却跨越欧洲影响了全世界
D:是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
答案: 【虽然诞生于19世纪的产物,但没有停留于19世纪;
虽然产生于欧洲,却跨越欧洲影响了全世界;
是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

第一章 单元测试

1、 问题: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包含的哲理是截然对立的,它们的分歧体现了

选项:
A: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分歧
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分歧
答案: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2、 问题: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说明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应当

选项:
A:依赖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B:通过实践这一基本途径
C:具有更多的创造性
D:按客观规律办事
答案: 【依赖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3、 问题:

金、银、铜、铁、铝等同金属的关系属于

选项:
A: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B: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C: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D: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答案: 【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4、 问题:

在意识的本质问题上,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

选项:
A:认为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B:否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C:认为意识是静止不变的
D:否认意识的历史继承性
答案: 【认为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5、 问题: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表明

选项: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B:观念和物质没有本质区别
C:意识是人脑产生的特殊物质
D: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答案: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6、 问题:

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是

选项:
A: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B:事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C: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D:不断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答案: 【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7、 问题: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里强调的是

选项:
A:质变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
B:质变和量变相互渗透
C:量变是质变的前提
D:质变体现量变的成果
答案: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

8、 问题:

“居安思危”这名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选项:
A:内因和外因相结合推动事物发展
B: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C:矛盾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答案: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9、 问题: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选项:
A:事物场所的变更
B: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C:周而复始的循环
D:事物数量的增减
答案: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0、 问题: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选项:
A:日蚀和月蚀
B:体育竞赛的程序和规则
C:涨潮和退潮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答案: 【体育竞赛的程序和规则】

11、 问题:

辩证的否定是

选项:
A:事物联系的环节
B:事物的自我否定
C:既克服又保留
D:事物发展的环节
答案: 【事物联系的环节;
事物的自我否定;
既克服又保留 ;
事物发展的环节】

12、 问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矛盾同一性含义的有

选项:
A: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B:矛盾双方相互区别
C:矛盾双方相互渗透
D:矛盾双方相互转化
答案: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矛盾双方相互渗透;
矛盾双方相互转化】

13、 问题:

下列观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有

选项:
A: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B:普遍联系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
D:永恒发展的观点
答案: 【普遍联系的观点;
永恒发展的观点】

14、 问题:

有哲学家说:“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世界,还不如说是人造或人为的世界。在我们的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这段话应理解为

选项:
A:人造的或人为的世界是唯一存在的世界
B:现实世界是人类精神的创造物
C: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人类改造世界的伟大力量
D:人类世界是人的实践活动对象化的结果
答案: 【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人类改造世界的伟大力量;
人类世界是人的实践活动对象化的结果 】

15、 问题:

列宁物质定义的理论意义在于它

选项:
A: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B: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可知性
C:坚持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D: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划清了界限
答案: 【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可知性;
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划清了界限】

第二章 单元测试

1、 问题:

恩格斯指出“人的思维的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这里的“基础”指的是

选项:
A:价值
B:感觉
C:认识
D:实践
答案: 【实践】

2、 问题:

毛泽东曾经说过:“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你要知道原子的组织同性质,你就得实行物理学和化学的实验,变革原子的情况。你要知道革命的理论和方法,你就得参加革命。”这说明

选项: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答案: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3、 问题: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辩证唯物主义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缺点,认为认识是

选项:
A:主体对客体本质的内省
B:主体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
D: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
答案: 【主体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4、 问题:

列宁指出:“物、世界、环境是不依赖于我们而存在的。我们的感觉、我们的意识只是外部世界的映象。”表明一切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

选项:
A:反映论
B:建构论
C:选择论
D:创造论
答案: 【反映论】

5、 问题:

康德主张知识的形式是头脑里固有的;孟子认为有“不学而能”的“良能”和“不虑而知”的“良知”。柏拉图认为认识是对神秘理念的回忆。上述观点属于

选项:
A:不可知论的观点
B: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C: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答案: 【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6、 问题:

古希腊哲学家说: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这一观点

选项:
A:揭示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
B:认为理性认识可以脱离感性认识而存在,是错误的观点
C:揭示了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过程的起点
D:强调理性认识的重要作用,完全否认了感性对认识的作用
答案: 【揭示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

7、 问题: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两种说法

选项:
A:都揭示了真理是主观的
B:前者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后者揭示了认识主体的差别性
C:前者揭示了认识主体的差别性,后者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D:都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答案: 【前者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后者揭示了认识主体的差别性   】

8、 问题:

实践的客体是

选项:
A: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
B:绝对精神的对象化
C:客观物质世界
D:人的意识的创造物
答案: 【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

9、 问题:

“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

选项:
A:主观唯心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
答案: 【主观唯心主义】

10、 问题:

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

选项:
A:实践的有条件性和相对性决定的
B:实践的历史性和不确定性决定的
C: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决定的
D: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答案: 【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11、 问题:

柏拉图认为:“如果是我们在出世前获得了知识,出世时把它丢了,后来又通过使用各种感觉官能得到了原来具有的知识,那么,我们称为学习的这个过程,实际上不就是恢复我们固有的知识吗?我们把它称为回忆对不对呢?完全对。”这一观点

选项:
A:是一种唯心主义
B:在认识论上属于先验论
C:是朴素的唯物主义认识论
D:正确揭示了认识的来源
答案: 【是一种唯心主义;
在认识论上属于先验论】

12、 问题:

列宁指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包括的两次飞跃是

选项:
A: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飞跃
B:从实践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C: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D: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答案: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13、 问题:

认为“我们的一切知识都在经验里扎着根基,知识归根结蒂由经验而来”,它

选项:
A:是唯理论的观点
B:是经验论的观点
C:夸大了感性认识的作用
D:否定了理性认识的作用
答案: 【是经验论的观点;
夸大了感性认识的作用;
否定了理性认识的作用】

14、 问题:

马克思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段话体现的哲学思想是

选项:
A:理论就是巨大的物质力量
B:理论不能代替实践
C:理论可以决定一切
D: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答案: 【理论不能代替实践;
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15、 问题:

实践标准的绝对性或确定性是指

选项:
A:实践检验真理不是一次完成的
B:凡经过实践证明了的一切认识都是客观真理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实践能够检验一切认识
答案: 【凡经过实践证明了的一切认识都是客观真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能够检验一切认识】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